一、總體概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網的建設規模日益增長,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管網漏失不僅造成大量優質水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帶來供水水質風險和地下公用設施損壞等次生危害。DMA分區計量管理作為解決供水企業現存問題的有效手段,景德鎮、上高、修水、湘東、共青城、石城等江西水務供水子公司都將其應用于漏損控制、降低產銷差率及管網管理中。
二、分區計量成效
景德鎮水務
針對DMA分區計量工作,景德鎮水務對城區管轄范圍供水管網實行DMA分區分級計量管理,目前已安裝流量監測點69處,初步完成東、中、西三大區一級DMA分區計量管理,通過在線實時監測系統,掌握管網動態信息,通過觀測監測點的異常變化,分析采集的流量、壓力、自動控制閥開度等信息,優化調度,提高管網搶修效率。
二級分區中,景德鎮水務公司通過截斷管段、關閉管段上的閥門或者安裝單向計量儀表、雙向計量儀表,于2022年11月份完成了景德鎮全市二級分區計量安裝,并根據管道供水流向,形成三個分區各自閉環運行。根據二級分區情況表和分區分布圖,可以將一級、二級分級計量結果進行對比,通過檢測DMA分區中的流量,判斷城市東區、西區、中區供水管網中漏損情況,使各區域可在管網漏損初期加以控制,主動查漏和定位漏點,最終通過實施DMA分區管理使本區域內產銷差明顯降低。
景德鎮水務城區二級分區分布圖
安裝分區計量流量計
上高潤泉
通過安裝超聲波水表,已完成二級分區計量建設與三級分區計量中的河南片區建設,通過河南片區片區內夜間最小流量分析,發現分區中的鑫世家園小區的夜間流量從未歸零,夜間瞬時流量最小在24m³/h左右,初步判斷該小區存在漏點,而后通過對該小區管網核對,一是查看是否存在其他進水口或出水口,二是針對該水表進行計量比對,最終確定該小區存在漏損,最后在對該小區進行探漏工作找到漏點并維修完成。維修好后該小區的夜間瞬時流量在1m³/h左右,夜間流量也有歸零的時段。
維修前夜間最小流量
維修后夜間最小流量
維修前后夜間流量曲線圖對比
通過對該小區的月流量進行比對,在維修前該小區的月供水量在19000噸左右,而該小區的用水量為3000噸左右。維修完畢后該小區的供水量為3500噸左右。維修前與維修后的供水量相比降低了14500噸,可降低0.7%的漏損率。從經濟上進行比對,維修后該小區月節約費用19375元左右。
修水潤泉
2020年以來,利用世行貸款投資約1000萬元,打造漏損控制信息化管理平臺。2020年完成了管網普查、水平衡分析、出廠水流量計校準、DMA分區規劃與實施,并同步開發基于GIS的漏損管控平臺,引進漏損算法及管網仿真模型,用數字化管理推動漏損管控提質增效,以計量分區的方法為依托開展漏損控制,有效、高效降低產銷差率,從而避免漏損控制的盲目性,形成一套系統、科學、可計量、可評估、可持續改進的漏損控制與管理體系。截止目前已安裝三級分區計量表136只(含大用戶),二級分區計量表2只。并根據管網基礎信息和分區計量數據分析,對城區薄弱管網進行針對性更換改造,對漏損較大的區域進行針對性探漏,解決了一些難以發現漏點,漏損率在開展分區計量后也逐年下降,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修水潤泉分區計量與GIS平臺
湘東潤泉
目前已完成建設二級分區,結合歷史查漏、修漏數據及計量分區漏損分析數據,對漏水事件頻發、管道設施年代久遠、漏損率嚴重的杏花村、躍進村、湘新社區等局部管網進行管網改造更新。其中,城南片區的杏花村、躍進村改造完成后,杏花村總表夜間最小流量從110噸/h左右下降到12噸/h,日供水量從2700噸下降到500噸左右,以此估算年節水量80.3萬噸。后續將結合壓力控制,持續開展分區計量建設。
杏花村300表夜間流量變化曲線圖
杏花村300表日供水量變化曲線圖
共青城潤泉
通過建立分區計量,形成“大分區+DMA+大用戶”的控制管理架構,快速掌握城市總供水量和大區塊水量,從上至下的維度有效識別管網漏損嚴重區域和漏損成因。依據當前的管網信息,共青城規劃建設四級計量管理體系,并以高新工業園區作為試點區域:
工業園區企業流量分別占北區流量83.56%左右,南區93.67%左右。通過對工業園主管進行管網探漏、夜間流量分析、分布閉水實驗、水表普查等方式,在最后的大口徑水表普查中發現了問題所在。發現企業用表普遍存在超年限、安裝不當、表面模糊不清、轉動異常、水表破損、選型不當等問題。
從2022年7月至8月,共青城潤泉陸續更換了26只貿易結算表。通過統計,漏損下降明顯。區域漏損率從最開始的50%左右,降到了24.66%,起到了明顯降漏損的作用,并長期穩定于25%以下。
石城潤泉
在城區部分小區或單位安裝了超聲波水表或電磁流量計,作為考核表,通過系統觀察出夜間流量(1:00-5:00)和漏點檢測以及巡查過程中發現的漏點,可以看出石城縣總體漏損量偏大,但無大漏點,大多數是因為管網老化腐朽所造成的小漏點。其次水廠采用重力流方式供水,全城壓力偏大,造成城區管網常年保持高壓力運行。管網使用時間較長,且當時安裝后并未留下圖紙,造成城市管網不熟悉,為探漏帶來一定難度。2023年計劃采用以下至上+壓力管控雙結合的方式開展試點區的分區計量降漏損工作。
通過對試點區進行5個月的漏損量監測以及探漏維修,試點區夜間最小流量大大降低,總體漏損降低至預期值。
三、總結
漏損控制應計量先行,包括了從貿易計量到考核計量,分區計量管理工作在全流程過程開展中有助于供水企業在管網漏損控制、表務規范管理、優化資產管理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及經濟、社會效益社會收益。供水管網漏損的主要問題是發生在居民小區內部的管道,通過大規模DMA的建設實現對居民小區的重點監控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通過流量監控,實時監控大管道大漏點的爆發,精準查找小管道的小漏點。依托DMA分區計量管理系統中的產銷差分析、小區DMA分析、維修及時率、探漏效率等強大數據分析功能,可對供水管理進行數據分析及業務的精細化閉環管理。DMA分區計量系統應用前期,通過更換高精度大用戶水表、提升計量售水量及規范用水管理,能夠快速降低漏損,但真正可持續降低漏損的方式是漏失水量的控制;漏損控制進入攻堅戰階段后,需要不斷擴大DMA的覆蓋率,其帶來的快速發現、及時修復的節水效益對漏損的影響占比將越來越高。
綜上所述,DMA分區計量對管網優化運行和精準產銷差率指標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為漏損控制提供了預警、輔助和決策依據,如果大面積應用,會對江西水務整體漏損控制起到了較好的成效。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_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